品牌初創1:“殼牌” 一詞最早出現于 1891 年,創始人賽繆爾?馬克思將運往遠東的煤油冠以 “殼牌” 商標。賽繆爾的公司早在 1833 年就從事貝殼裝飾品貿易,1897 年成立了殼牌運輸及貿易公司。
早期 logo 特點2:1900 年,殼牌第一個標志誕生,是略顯幼稚且不太自信的單色貝殼畫,白色身體上有黑色條紋和精致的黑色輪廓。1904 年,品牌標志重新繪制,貝殼垂直放置,繪制得更加細致,有許多黑白條紋,紅色在其結構中若隱若現,為使徽標外觀更強大,圖像被放置在黑色背景上。
品牌合并1:1907 年,荷蘭皇家石油公司與殼牌運輸及貿易公司合并,“殼牌” 一詞和扇貝標志成了合并后的荷蘭皇家 / 殼牌集團的簡稱和標識。
logo 演變1:1915 年左右,殼牌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建立第一個加油站,標志開始使用彩色,采用了西班牙國旗的紅、黃兩色。1925 年,在標志上增添了單詞 “Shell”,將符號和公司聯系起來。到 1930 年,貝殼的隆起線幾乎消失,讓公司名更易辨認,此時的 logo 已經初具現今常見的輪廓,但仍舊是黑白圖案。
品牌發展:殼牌在這一時期不斷拓展業務,影響力逐漸擴大,成為全球知名的石油公司,品牌形象也在全球范圍內得到更廣泛的傳播和認可。
logo 變化:加入公司名稱 “shell” 后,殼牌 logo 開始使用代表石油的黑色,更具辨識度,也開始注重細節設計,如加入裝飾性的線條和圖案。
品牌全球化:隨著公司的發展壯大,殼牌加快了全球化布局的步伐,在全球各地開展業務,需要一個更具國際化和通用性的品牌形象。
logo 的現代化變革1:1963 年,今天所用標志的雛形出現,以一根根線條表現貝殼的隆起,兩個三角形描述貝殼的基礎。1971 年,著名設計師雷蒙?羅維重新設計了標志,將貝殼的圓齒邊簡化為一個光滑的半圓,把貝殼的 13 根隆起線減少到 7 根,并添加了一個粗體紅色輪廓。1976 年,公司美洲分部使用的標志表示貝殼的隆起線變細,最外的兩根隆起線在底部匯合在一起。
品牌多元化拓展:進入 20 世紀 90 年代,殼牌在能源領域不斷拓展業務邊界,除了傳統石油業務,還涉足可再生能源等領域,品牌理念也更加注重環保、可持續發展等方面。
logo 的創新與升級1:1995 年起,鮮活、明亮且具有親和力的紅黃搭配被廣泛運用于世界各地。1998 年推出的新標志采用了更簡潔的字體和圖形元素,增加了色彩和層次感。2008 年,為適應數字化轉型需求,殼牌推出全新 logo,采用更簡潔、現代和易識別的圖形元素,保留了公司名稱 “shell” 的經典字體。